2016年的统计卫生机构总数达93.7万个,其中,医院20918个,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0.2万个,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1835个,医院中,公立医院13850个,民营医院7068个,按等级分:三级医院1284个(其中:三级甲等医院813个),二级医院6472个,一级医院5271个。
而每年从事于医疗科研的医师有250万人,平均从事的医疗相关的项目平均达3个以上,科研项目金额几万到几百万不等,同时每个医师掌握的患者资源平均达120人左右,而在科研中对患者的管理(随访、问卷、监测等)的手段大多数还非常落后,以一种更先进的手段来实现患者数据采集、统计及分析的需求非常强烈,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医研通云系统孕育而生。
几十万知名医学专家汇集平台,带来近2亿丰富而精准的患者资源 ;医疗科研细分领域对科研平台需求旺盛,市场机会巨大,同时我司拥有丰富的医学行业资源,和专业的技术研发团队,通过医研通云系统以点带面快速采集千万精准患者需求信息,盈利前景广阔。
1. 随访问卷自助创建与发布。
2. 自动生成随访APP。
3. 快速创建微科室矩阵。
4. 患者实时用药行为管理。
5. 患者服药数据采集与分析。
6. 数据录入与分析。
7. 数据查询与导出。
每年主任级别以上的医生都会有2个以上的科研项目,而科研项目中所需的大量的患者信息需要重新获取和管理,数据采集、管理和统计在传统的医研领域非常不便,故导致在医研过程中数据样本少、不准确和缺乏统计分析的现象大量存在。在这种情况下医研通云系统孕育而生。
在2018年全力打造医研通核心业务,使得每年有科研任务的医生中的30%(约2万人)都能使用上医研通系统,在系统上能汇聚大约100万左右的患者资源,成为该医研系统工具领域的NO.1。
2019年能和10家以上的大型连锁药店合作;运作5个左右的医养结合领域的项目;构建50个左右的以专家为核心的医患资源共同体,通过这一系列运作能打造出一个几十亿级的闭环医研生态链。
2010年能使得医研通智联云系统成为一个智能化的医研的虚拟助手,医研通系统在又科研需求的医生中的普及率达到60%左右,在系统上能汇聚大约1亿左右的患者资源,产生的直接价值达千亿级。
平台 优势 劣势 模式 资源对象 竞争度
医患通 患者关系管理上具有一定优势 医研方面没有深度挖掘,也不具有线下资源优势 基于标准化产品的前提下定制开发的项目运作模式 患者 20%以下
医脉通 在活动消息提供层面有一定的优势 医研方面没有深度挖掘,也不具有线下资源优势 行业活动消息发布平台 医生 20%以下
问卷星 在处理常规化问卷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和医研无关,泛化于一般问卷的处理,不具备行业优势 基于以流量为基础的增值服务收费(VIP) 一般人群 10%以下
我们智能药盒(智慧药盒)的独特优势是,不仅能为医生提供精准的患者用药监控数据,同时通过智能药盒(智慧药盒)也为药企带来所需的患者,最后还智能药盒(智慧药盒)能为患者提供用药管理、一键购药以及寻医问诊服务。
1.首先在产品研发和推出上具有先发优势。
2.10年医疗行业信息系统开发经验。
3.与多个顶级医疗专家委员会关系良好;
4.已有20多万医生专家资源
5.合作过的医院超过300家
李植,董事长,中国传媒大学毕业。医疗服务行业资深从业人士;长期致力于医疗行业学科建设服务。曾任北京惕若历营销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;北京臻橙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;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委会秘书。
李春,总经理,武汉大学MBA。IT行业十余年从业经验,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。曾任瑞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;武汉玮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。
杨宇,副总经理,电子科大MBA。营销精英,拥有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。曾任拓普软件市场总监;太阳神集团湖北分公司副总经理,为集团每年创造近2亿左右的营收。
左权,武汉大学硕士。IT技术精英,技术涉猎广泛,尤擅大数据处理和GPU加速算法。曾任航天远景科技研发总监,参与过很多军方特殊项目建设,所负责项目多次得到军方高层点名赞扬。
张海涛 ,首席专家顾问,北京阜外医院主任,知名心脑血管疾病专家,教授,中国心脏重症委员会主任
贾建平 ,首席专家顾问,北京宣武医院主任,泰斗级神经系统疾病专家,教授
发表评论